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600步上班、睡觉到自然醒……回天地区的职住平衡是什么体验?

2021-02-22 10:46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魏婧

清晨,当人们行色匆匆奔波在上班途中,家住回龙观的创业者周青丰已经踱步来到数百米外的办公室,悠闲沏上一壶清茶,在香气氤氲中开启一天的工作。职场妈妈石志霞还没有起身,仅5分钟电动车程的上班距离,让她可以享受多一刻的睡眠,为接下来一天的工作与育儿积蓄能量。

近年来,昌平区人力社保局以“回天地区行动计划”为指引,聚焦职住不平衡问题、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如今,2018-2020“回天地区”社区化创业就业三年行动已圆满收官。一系列举措下,“睡城”正渐渐苏醒,像周青丰、石志霞这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回天居民越来越多,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奔波单程2小时身心俱疲

上午十时许,位于回龙观腾讯众创空间A座一层的上海三联书店·微言小集店内,柔和的音乐轻轻飘荡,阳光从落地窗倾泻而下,在原木桌椅上泛起明亮的涟漪。书店经营者、微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周青丰埋首于层层书架间,悉心整理着各类书籍排放位置。

从书店窗户眺望,不远处就是周青丰的家。“走过来600步左右,我专门量过。”他笑言,每日清晨6点起床,给孩子准备好早餐,7点左右就可以到达办公室。自打书店开业,近5年来,周青丰都在享受着步行上班的幸福时光。


周青丰在店内整理书籍

再往前,生活节奏则远没有如此从容。1996年周青丰离开江西老家到北京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工作,单位与租住的房子都在和平里。2004年,为了结束“漂”的状态,他萌生买房安家的念头。由于有位高中同学买在了回龙观,加之13号线刚刚开通,他便也来回龙观看房。“那会儿我家小区刚建好,再往东全是玉米地和荒地。虽说买菜吃饭有点不方便,不过车少,道路显得严整敞亮,也没有特别高的楼,看着非常开阔。”

2005年,周青丰搬进回龙观的新家,上班路线改为先坐13号线到柳芳,再换乘几站公交到和平里,单程约45分钟,倒也可以接受。“但我后来又换了工作,在王府井的商务印书馆,每天13号线换5号线,出了地铁再走上十来分钟,没一个半小时都到不了。”

与路途遥远相伴的,还有越来越拥挤的地铁,高峰期常常“都不是自己上去的”。最夸张的一次,立水桥换乘时几个壮汉一拥而上,个子不高的周青丰被挤在中间,足足两站地脚都没能落地。“我还在广渠门一家单位短暂工作了半年,每天6点,最迟6点半必须出发。单程将近2个小时,身累,心里更累!”

认同创业环境宽松畅通

2015年,行业经验丰富,又苦于工作单位路程、环境等束缚的周青丰带着两名实习生开始创业。由于所出版的作品十分畅销,与之合作的印厂提出希望对其公司进行投资。

不久后,腾讯众创空间在周青丰的家门口开始建设并陆续招商。“出版人谁没个做书店的情怀呢?正好周边区域类似的场所比较少,文化空间更是寥寥,我家也在这儿。对创业者来说,可以有大量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不必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于是,经过周青丰一系列筹划,上海三联书店在北京的第一家实体书店“微言小集”,于2016年落户回龙观腾讯众创空间。不仅周青丰自己,书店员工也基本实现了就近上班。“最远的也就到西直门,大部分都住在回龙观,所以我们叫‘家门口创业’。”

出版专业的优势,使得周青丰与团队有着苛刻的选书标准。他们从不跟随各种榜单,而是通过由出版编辑、书店主编、作者大咖等组建的“选书委员会”来决定图书种类。经营方面,书店采用馆店合一形式,购书购物、喝茶借阅等场景惬意轻松,还常举办各种活动。“哪怕去年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活动也超过了200场。希望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可以走进书店,感受日常的文化氛围。”

作为回龙观的文化地标,“微言小集”得到了不少较有力度的政策扶持。“比如我们参加了市级特色书店的评选,获评后每年有25万元补贴,房租会补贴30%左右。2019年我们还参与了市、区很多活动,也有相应的活动补贴。”更重要的是,日常办事中,书店对接昌平区的工商、税务等部门都非常顺利,让周青丰好感满满。“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有个宽松畅通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平衡实现价值又兼顾亲子

当周青丰在店内忙碌时,楼上一家科技公司里,负责财务工作的石志霞正全神处理着一沓报销票据。在她身边,同事们或低声交流,或伏案沉思,弥漫着属于创业公司的氛围。沿着长而曲折的走廊望去,同一层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依房间大小,摆放着数量不等的工位,门上挂着公司名牌。

2015年,石志霞一家选择在回龙观买房,结束了此前租房的日子。2016年5月,全家乔迁新居后,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石志霞萌生在附近找工作的意愿。“我不想呆在家中,与社会脱节。但老公自己创业,平时非常忙,家里虽然有老人,也就能照顾孩子生活,学习和陪伴还是需要我。跑到大老远的地方,每天两三个小时折腾在路上,确实又耽误不起,就想找个尽量离家近的工作。”

石志霞回忆,搬家后自己可以说是看着腾讯众创空间建设起来,心里十分高兴。“有这样一个空间,环境又好,肯定会吸引公司过来入驻,对我们劳动者来说就业机会一定也非常多。”果然,她很快通过招聘平台在入驻公司中找到了合适的职位。


石志霞在处理财务工作

入职四年来,石志霞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单程只要5分钟。“公司早上9点半上班,我可以睡到自然醒。晚上6点半下班,回去能和家人一起吃饭。”如今大宝已经上了小学,二宝也即将满周岁,石志霞到家后可以陪孩子写作业、享受亲子时光,这种生活节奏令她非常满意。“就近上班既能实现自我价值,也不需要牺牲个人生活,对提升幸福感太有帮助了!”

挖潜提质加薪匹配就业需求

经过持续扎实推进,“回天地区”社区化创业就业三年行动于近日圆满收官。调查显示,近九成回天地区居民感觉区域提升效果显著,就近就业意愿增强,逐渐出现回流趋势。

回想这几年的工作历程,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李燕敏感慨良多。“一开始我们也不太确定回天地区居民想要什么样的服务,对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买账,真是一步步在摸索。”

例如,最初昌平区人力社保局选了辖区8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为其配备人社服务专员。“企业有任何社保、人才、劳动关系、维权等需求,只要是我们局的业务,都可以通过一位专员实现对接。”而运行至今,除了区级110名就业服务专员外,各镇街、村社区也均配备了多层级的服务专员。“昌平区各个成员单位,科委、商务委、经信局等等,我们都有联络人,可以将相应问题直接对接委办局,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此外,招聘会的举办也是从各镇街起步,逐渐扩大规模。“我们跟市人力社保局沟通,得到了特别大的支持,将一些海淀、朝阳企业的优质岗位拿过来,三个区一起在回天地区每年举办1-2场大规模招聘活动,非常受认可。”

李燕敏介绍,三年行动期间,共举办“回天地区”社区化就业专场招聘会50场,近千家用人单位提供了就业岗位近4万个。在她看来,本地居民就近就业的意愿很高,缺的是质量、薪酬达到需求的岗位,需要不断进行开发。“以我们之前开发的地铁8号线、13号线和公交公共服务类岗位为例,每人每月能得到市区两级政府共3000元的补贴,加上企业发放的工资,达到将近6000元。家门口能拿这样不低的收入,是很有吸引力的。”

“十四五”期间,昌平人力社保局会继续在岗位挖掘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回天地区”紧邻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未来科学城的区域位置优势,集纳本地优质园区和优质企业的就业岗位,针对“回天地区”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进行匹配与对接。

(原标题:600步上班+自然醒,回天地区的职住平衡是什么体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魏婧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