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城事 > 正文

全景展现北京中轴线古今变化,北京城市图书馆这个大展恰逢其时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张群琛

2024-08-01 17:21

 
展览通过版画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历史。记者 常鸣/摄

北京中轴线刚刚申遗成功,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版画中轴—首都图书馆珍藏版画典籍展”恰逢其时。本次展览共展出中西版画作品198幅,珍贵典籍实物25种,全景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古今变化,其中不仅展出了从元代开始的中轴线版画,更有各朝代中轴线上的生活、文化和建筑细节。

展览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地下一层,其中第一部分就通过版画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历史。明朝,北京的中轴线开始形成,清朝统治者继续沿用明朝北京城的制式,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轴线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展览中明代万历年间的《北京城宫殿之图》木刻版画展示了北京城市中轴线刚刚成形的状态。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徐达攻占大都,朱元璋下令压缩北城垣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带。此后明成祖朱棣大举建造北京,并为迁都做准备。

到了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为了扩大都城规模,明成祖下令展筑南城垣,从东西长安街一线南展至今正阳、崇文、宣武三门一线,明清时期的北京内城至此形成。第二年,举世闻名的北京钟鼓楼得以修建,中轴线的北段得到巩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北京外城建成,永定门为北京中轴线南段。至此,世界古都中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成形。

而到了民国时期,北京城的许多改造工程都与中轴线相关,展出的《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整修正阳门外大街和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拆除中华门内千步廊和正阳门瓮城等。“也是因为这些施工,中轴线除天安门至地安门一段,其他街道的交通状况均得到极大改善。”工作人员说。

展览中除了可以看到古时北京中轴线的全貌,还能看到当时中轴线上的生活与文化的细节。

清代以武英殿为主的官方刻书机构所出版画制作精良,被称为殿版版画。亮相展览的首图馆藏典籍《万寿盛典初集》是康熙年间殿版版画的代表,记录了庆贺康熙六旬寿辰的仪仗场面,尽显中轴威仪。画面上,双龙扇、金碾等器物被单独制作成灯影装置,向人们普及清代仪仗知识。

展览还精选大量西方画师的作品。明清之际相继入华的使团创作了大量纪实类图文笔记,记录了不同时期西方人眼中的北京。如随荷兰使团出行的约翰·尼霍夫在版画作品《紫禁城中的觐见》中,就描绘了使团在太和殿广场等待顺治帝接见的场面。

从康熙后期开始,欧洲的铜版镌刻技术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入华而融入了殿版版画中。堪称18世纪铜版画艺术巅峰之作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是乾隆年间由意大利人郎世宁等宫廷西洋画师奉旨绘制的。全套图共有十六幅,耗时十五年在法国巴黎雕刻完成,展现了乾隆时期的文治武功。体现了西方美术的透视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结合。绘图精美、镌刻精良、纸精墨润,难得一见。

此外,日本木刻版画家冈田玉山在清代制作的《唐土名胜图会》也跟观众见面。唐土是日本对中国的称谓,而《唐土名胜图会》参照中国典籍描绘了大量有关北京城建筑布局、皇室和百姓生活的版画。“这套书共有六卷,本书第一卷为历代帝都,第二卷皇城,第三卷内城,第四卷外城和苑囿及郊区,第五卷顺天府,第六卷天津府,组成一部描绘北京、河北省和天津的版画集,并附有较为详细的文字记录和说明。”工作人员介绍。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张群琛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