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调查 > 正文

“一键”尝试解决独居老人自救痛点,智慧养老系统仍需人力加持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骜 李瑶 方非

2023-08-04 07:08

在众多养老话题中,智慧养老是个时髦的概念。给老人家里安上智能设备,只需“一键”,甚至不需按键就能让外界获知风险并及时反馈。在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这样的尝试从去年八月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在智慧养老背后的隐忧也越发引起重视。如何保证智能设备不失灵?怎样保证每个老人的呼救都能得到及时响应?将人力、设备、技术三者更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智慧养老未来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

调研数据

什刹海街道常住人口71446人,60岁以上17603人,老龄化比率24.64%。其中,空巢老年人1318位,独居老年人919位,失能老年人2836位。老年人口结构整体呈现出基数大、空巢多、高龄化的特点。

调研样本

智慧养老系统让“银发族”笑开颜

在什刹海街道刘海胡同11号的街道市民服务中心里,有个“网红”小屋。表面上和一般小屋别无二致,却藏着不少巧妙“机关”。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中,大多数是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其中不少都是独居老人。

“听说这叫‘智慧养老小屋’,里面的设备专门给独居、高龄老人设计,今天来就是想了解一下。”70多岁的刘女士说。

看着大爷大妈们好奇的眼神,工作人员吴昊主动上前介绍。只见他指着一块水表打开了话匣子:“这是智能水表,可以通过用水情况推断老人的状态。在整套设备确认老人在家的前提下,如果超过一定时长没有用水,水表就会向后台发出信号。”

“就是说如果老人在家出现情况丧失主动报警能力,设备可以自动把危险反馈给外界?”刘女士问。

看着老人们兴趣高涨,吴昊提高了音量,把“联动”二字说得尤为清晰。原来,这套智能养老系统包括智能烟感、水浸、门磁、红外线、视频、智能网关等智能监测设备,可实现24小时监测老人状态。如有情况,老人可一键求助或预约上门服务。

而当老年人发生中风、跌倒、心梗等意外情况时,系统平台也能及时监测并主动发出报警信息,通知监护人或其他指定人员,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并实施救助。

“这套设备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独居老人,通过自动反应和老人主动报警,实现24小时完全监控,快速救援。”吴昊说。

安装近一年却一次没用过

小屋是智慧养老“样板间”,而在什刹海街道20多户老人家中,这套系统已经开始守护他们的安全。家住尚勤胡同的85岁老人刘兆贵就是其中之一。自从去年八月安装了智慧养老系统,刘大爷每天都会擦擦厨房里的烟感,摸摸智能水表,再看看床头的SOS一键呼按钮。

“看着都挺好的,就是我身体倍棒,一次没用过,不知道灵不灵。”几天前,吴昊上门走访,老人把心中的担忧告诉了他。

“您按一下SOS,咱们现场测试一下。”吴昊一边说,一边示意刘大爷按键。老人下意识退了两步,连忙摆手:“可不敢乱按,给你们添麻烦。”

老人面露难色,吴昊主动上前,按下了床头的SOS一键呼。不到一分钟,电话响起、话筒里传来后台的人工智能报警信息;五分钟内,社区、驿站以及老人的儿女都接到了电话,反馈电话陆续打了进来。

得知是吴昊在帮助老人检验设备,准备上门的救援人员和家属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瞧着自家设备如此灵敏,刘兆贵连连鼓掌,并表示以后可以让侄子少跑腿了。原来,尽管智慧养老系统安装几个月了,老人一次都没用过,心中难免嘀咕。

“侄子离我很近,我让他每周来一趟,给我送点东西,也顺便看看我,现在看来是多此一举了。”老人笑着说。

在东煤厂胡同的86岁独居老人刘淑媛家,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尽管安装了智慧养老系统,老人的儿子每周仍然要跑上一到两趟,生怕母亲出闪失。

“虽然希望永远都用不上,但是定期检测设备还是必要的,万一出了事就是生或死的区别。”刘淑媛感叹。

专业人员设备辅助不可或缺

一番走访下来,吴昊发现20多户中一次没有使用过的老人不少。在庆幸没有发生意外的同时,他也意识到定期检测和人员、技术、设备三者相结合的重要性。

“如果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就能保证系统可以随时反馈,避免因设备不灵导致的反应不及时。”

吴昊的建议得到了什刹海街道市民中心副主任郭云的赞同,她表示,尽管每周都会有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对属地高龄、独居、失能等老人进行巡视,但他们并非专业技术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智慧养老系统的问题。

“所有的养老模式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加派技术人员定期检测的同时,还应该把驿站工作人员、属地网格员、民警和消防人员纳入进来,多方一起发力。”郭云说。

她表示,一旦独居老人家中发生火灾、入室盗窃、摔跤等危及生命的极端情况,即便老人通过智慧养老系统发出求救信号,如果专业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场,也会增加危险系数。

与此同时,郭云建议,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可以按需、分批扩大智慧养老系统的普及程度。

“现在试点的20多户都是刚需,但是和街道17000多老人的总数相比,还是太少了。”郭云说,未来,将在街道兜底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和需求的家庭自主安装智慧养老系统,每套成本1000元出头,每年维护费用仅200余元。

“现在的智慧养老实践已经证明了老人的需求和可操作性,未来的努力方向就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辖区资源、打通智慧养老普惠的‘最后一公里’,扩大服务基数,完善监控和响应手段。”郭云表示。

民有所呼

东花市街道居民:除了孤寡、空巢、独居老人,一些有儿女照顾的高龄老人、重病在床老人等也是智能养老系统的“刚需”群体。百密还有一疏,儿女在身边,按键在手边,能有个双保险。希望以后智能养老系统能更广泛地惠及到更多老人。

什刹海街道居民:智能养老系统只是一个技术手段,最终响应的、靠得住的还是人。所以,智能养老系统灵便只是其一,最主要的是系统背后要有专业力量支持,这样我们才用的安心、放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骜 李瑶 方非

流程编辑:u060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