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针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案件建绿色通道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慧瑶

2023-01-11 17:25

1月11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2022年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该院去年审结包括“全球十大抗肿瘤药物恩杂鲁胺专利案”在内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件。此外,针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案件等各类案件,该院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等机制,不断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院去年实际收案33750件,审结23757件,法官人均结案360件。为应对收案量的增长,该院推行18项改革措施,包括细化落实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推行诉前和判后事务集约化,不断完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等。“2022年,我院超9成商标驳回案件采用电子送达,2成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制审理结案4275件,实现简程序不减权利,提速度不降质量,腾出更多司法资源用于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 该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

针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案件,北京知产法院建立快立、快办、精办的“重点案件绿色通道”,创立专题调研、专班审理、专家指导、培养专才的“四专”办案模式,审理审结了“全球十大抗肿瘤药物恩杂鲁胺专利案”“红羽蛋鸡品种案”等一批高价值技术类案件。北京知产法院还成立药品专利链接类案件审理专班,制定发布《关于申请注册的药品相关的专利权民事案件立案指引(试行)》中英文版,高效审结了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案“中外制药诉海鹤药业”案,以及“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等案件。此外,在涉数据保护类、商标类、竞争垄断类、著作权类等各个领域的案件审理中,北京知产法院均审结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表示,今后,北京知产法院将进一步围绕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精准司法服务,推进机制改革,增强司法能力。“我们将继续探索商标行政案件诉前化解工作、完善案件判后集约机制、涉外案件送达机制等改革,打通长期困扰我院审判工作的程序堵点。此外,还将改进完善符合知识产权司法规律的专题调研、专班审理、专家指导、培养专才的‘四专’办案模式,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人才培养高地。”宋鱼水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徐慧瑶

流程编辑:u03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