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今天上午,《北京市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草案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标准,围绕保护好中轴线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出制度设计。分布于钟楼、鼓楼和永定门城楼的传统城市轴线及其两侧的历史建筑和道路,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被纳入保护范围。同时要求保证景观视廊内视线通畅与景观协调,突出中轴线的空间统领地位。鼓励遗产向公众开放,并适时采取预约、限流等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畅通景观视廊 突出中轴线空间统领地位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包含哪些范围?草案提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分布于钟楼、鼓楼和永定门城楼的传统城市轴线以及紧邻其左右两侧、富有层次和秩序性的一系列建筑群、历史道路、桥梁及其遗址。二是承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的遗产环境构成要素。三是中轴线文化遗产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体保护措施方面,草案提出,严格保护遗产区内历史道路、广场的空间尺度、平面布局;其东、西两侧的建筑界面应当完整、连续,位置和风貌应当符合中轴线不同段落历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传统原貌;保持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的平面空间结构;保证景观视廊内视线通畅与景观协调,维护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形态,突出中轴线的空间统领地位等。
周边开发活动将受监测
草案明确了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职责,提出建立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由市政府确定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具体统筹遗产的日常保护、监测、研究、展示等工作。
建立中轴线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报告制度,对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建档,对保护对象现状、保护区域内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进行日常监测。
同时,对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造成破坏或损毁;未经审批在相关保护区域进行建设活动;影响中轴线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历史格局……这些违反条例草案规定的行为,都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受到处罚。
鼓励开放,适时限流
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方面,草案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定,包括鼓励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向本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捐赠或委托展示与中轴线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物、资料;开放中轴线文化遗产及相关资料,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有关专家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发掘和阐释;鼓励设立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开发文化体验活动,鼓励支持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等。
开放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草案提出,向社会开放的文化遗产点各管理、使用单位应确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采取预约或适时限流、分流等措施,降低旅游活动对遗产的负面影响。
老城居民可参与、监督遗产保护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将有一支专业“智囊团队”。草案提出,本市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从文物保护、规划、建设、考古、法律、历史等相关领域内遴选专家学者组成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涉及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决策,应听取专家意见。
老城保护不能与老城生活相脱节。草案提出,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对遗产保护情况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应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居民参与遗产保护、利用以及遗产价值的发掘、展示和传播,加深居民对遗产价值的认同感。政府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遗产保护成果共治共享。
保护中轴线遗产贡献突出将受奖励
人人都将是保护主体。草案提出,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中轴线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鼓励通过开展研究、举办活动、捐助资金等方式,参与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鼓励设立保护基金,对遗产保护、修缮、展示、研究、交流和传承等活动提供资助。捐赠人、受益人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应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如何推动文化底蕴和商业业态相融合?草案提出,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轴线保护区域内业态的引导,优化业态分布,培育和扶持符合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的业态发展。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改革和创新经营模式,发掘、展示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开发北京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 高枝 张楠 图 | 北晚新视觉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