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音乐周报 > 正文

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举办

2022-11-30 14:49

音乐周报

钟之岳携手由张诚杰执棒的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出四部风格迥异的笙协奏曲

2015年,首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在上海举办,不仅搭建起了笙艺术展示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极大地推动了笙艺术的蓬勃发展。时隔七年,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于2022年11月21日如期拉开帷幕。

本届笙艺术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与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组委会承办。艺术周扎根于上音民乐系笙专业自身特色与积累,延续往届笙艺术周的高水准与开放胸怀,汇集海内外笙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及理论家,以四场重量级的音乐会与两场高峰学术论坛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笙艺术展示交流平台,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以及丰硕的实践与理论成果。除了在沪的本届艺术周顾问——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翁镇发、上海笙研究会会长李裕祥外,还邀请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守成,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光陆,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孙友、教师陈人杰,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邵春良、刘瑜、教师晏景晟,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牟楠,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宋扬,哈尔滨音乐学院副教授刘光辉,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杨磊、教师申玉晶,北京民族乐团笙演奏家郑杨,西安音乐学院笙教师刘立昊等笙演奏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11月22日晚,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周开幕式暨“自由簧的声音”——钟之岳笙协奏曲专场音乐会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主厅举行,拉开了本届艺术周的大幕。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副教授钟之岳携手由张诚杰执棒的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以及大提琴演奏家陆彦闵与唢呐演奏家朱维龙带来了罗麦朔的《笙华~Evol》、赵麟的《度》、苏潇的《天启》以及施耐德的《阴与阳》四部风格迥异的笙协奏曲。钟之岳以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细腻的处理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水准的“笙音”盛宴。

11月23日、24日上午,两场“当代笙演奏艺术与创作学术高峰论坛”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连续两天的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切实践行了“为笙艺术发展添砖加瓦”的办会初衷。

11月23日下午与晚间,两场“笙优秀新作品展演音乐会”在柏斯长江艺术家中心上演,这是本届笙艺术周的一大亮点。下午的首场音乐会上演了近年来已发表或由上海音乐学院委约海内外作曲家创作的优秀笙新作品,这些作品在演奏难度、作品立意、创作手法、表现风格等方面,无不充分展现了当下笙作品的蓬勃发展及多元化呈现的可能性。晚间的第二场音乐会进一步体现了本届笙艺术周对笙新作品的发掘与推广:早在年初,组委会便开始了新作品的征集活动并获得广泛关注和参与。经过评审专家的评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师生所创作的8部优秀作品从五十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当晚的音乐会上进行了世界首演。两场音乐会共计上演了20部作品,其中有12部为世界首演。如此集中地展现笙的优秀新作品,近年来尚属首次。更为难得的是,本次担纲新作品演奏的主要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或在读的青年笙演奏家们,他们展现了上音笙专业的教学成果及舞台风采,并在新作品的排演中获得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

11月24日晚,本届笙艺术周的闭幕音乐会在线上展播。闭幕音乐会的曲目汇集了各青年演奏家的代表作品及首演作品,线上展播的形式让更多观众领略到了各大院校与乐团青年笙演奏家们的风范,以及当下笙艺术的多元蓬勃发展。

至此,第二届笙艺术周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笙艺术周以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视野,向世界展示了笙艺术在未来的无限可能。上音笙专业在徐超铭、翁镇发、吴巍等专家教授的长期耕耘下为中国乃至国际笙艺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上音笙艺术周这一平台的搭建,接续、继承和发扬上海音乐学院笙艺术的优秀传统,聚合全球的优质学术资源,以高水准的演奏、高质量的作品、高视野的研究夯实未来笙艺术发展的学术根基,探索笙艺术发展的多样道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